出游,请带上“文明”这个行囊
整治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景区管理者、游客要一起发力、多方配合,既要有引导、服务的“软措施”,也得有限制、惩戒的“硬约束”
前不久,两名男子不顾《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等规定,公然在故宫吸烟,并拍下视频炫耀,最终两人及拍摄视频者分别被警方罚款200元。少数游客的不文明举动让人闹心,污损了景观,扫了其他游客的兴致。
每逢假日,走出家门游玩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人们沐浴阳光,享受美景。但与此同时,时常有一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在一些景区,有的游客随处丢垃圾、吐痰、吐口香糖,方便了自己,恶心了别人;有的游客走到哪里,“到此一游”刻到哪里,毫无顾忌;有的游客随意攀爬,践踏绿地;有的游客故意毁坏景区公共设施,折损花木。
为了规范游客行为、促进文明出游,有关部门出台了挺多规定,也有一定成效,可不文明现象还是时有出现。问题的“病根”在哪里?
原因是多方面的。少数游客个人素质不高,自控能力差,在景区只顾逛得痛快,全然不顾规矩,怎么刺激怎么来,认为不文明行为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假期不少景区内游客人满为患,管理者忙于保障安全,对扔垃圾的、乱刻字的根本管不过来,而且景区并不具有执法权,面对不文明行为除了劝导别无他法;制度执行刚性不够,难以对不文明行为起到实质性的惩戒作用,惩戒力度缺乏威慑力。
去年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保护区,先有一名女游客不顾工作人员和其他游客劝阻,翻越护栏,脚踩丹霞地貌拍照;后有两名男游客潜入丹霞地貌,肆意踩踏刨坑,大呼自己破坏了6000年的地貌,还上传至网络。一些游客的素质较差、景区的管理存在漏洞、惩戒措施威慑力不够等因素,形成了这样让人痛心的现象。
整治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景区管理者、游客要一起发力、多方配合,既要有引导、服务的“软措施”,也得有限制、惩戒的“硬约束”。
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让旅游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更好地落地见效,重拳整治旅行社、景区的不规范做法和游客不文明行为,维护旅游环境与秩序。
景区管理者要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文明出游。比如,重点热门景区应未雨绸缪,制定科学预案,有效疏导客流,确保景区运行井然有序;合理设置垃圾桶,建设好厕所等基础设施,为游客“生态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游客应懂得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充分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环境以及自己可能造成的影响,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来,一些驴友进入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的“野游”行为屡见不鲜,有的人因此遇险。黄山等景区管委会制定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对违规游客实行有偿救援。这样的举措提醒游客:要充分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违规就得付出相应代价。
游客的一举一动不仅显露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域、一个国家的形象。外出旅游,备好大包小包时,一定要带上“文明”这个极其重要的行囊。
相关文章:
- [ 文明旅游 ]亮点多、活力足 “数”读多维增长数据透视经济蓬勃活力
- [ 文明旅游 ]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体育“饭圈”问题
- [ 文明旅游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延长至2025年7月5日
- [ 文明旅游 ]票根“纽带”串联多元消费领域 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 [ 文明旅游 ]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 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 [ 文明旅游 ]金融监管总局:将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 [ 文明旅游 ]央行: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的公共征信系统
- [ 文明旅游 ]国家药监局:拟出台新政 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 [ 文明旅游 ]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作出新修改
- [ 文明旅游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相关推荐:
- [ 文明旅游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文明旅游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文明旅游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文明旅游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文明旅游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文明旅游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文明旅游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文明旅游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文明旅游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文明旅游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