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名人访谈 正文

吕立新:退而求其次是艺术品拍卖与收藏的无奈之举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时间:2020-08-24 08:10:25
导读:吕立新,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北大学艺术学... 吕立新做客中国经济
6_副本.jpg
吕立新,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北大学艺术学...

吕立新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 王泽彪/摄

  随着艺术市场人气的逐年增加和收藏群体的不断扩大,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被炒热,但对于众多拍卖公司来说,市场好并不代表形势大好,近两年来,拍卖公司对优秀作品的征集工作却越来越难以开展,艺术品拍卖行“征集难”的问题开始变得日益突出,对于拍卖行而言,拍品的数量和质量是拍卖行安身立命之所在,相对于逐年增大的艺术品收藏需求,市场上出现的精品却越来越少,僧多粥少的局面必然加剧精品拍品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古代书画版块是不少拍卖公司的核心业务,但当下古代书画作品的征集却非常困难,所以许多拍卖公司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逐渐扩大拍品的征集范围,策划专题专场拍卖等等。针对这一行业现象,中国文物网专访了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吕立新先生,请他为我们具体解读这一现象。

  征集难是必然的局面

  中国文物网:目前国内拍行面临拍品征集越来越难得困境,好作品的征集更是难上加难,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吕立新:征集难是应该的,征集不难就不对了,因为艺术品本来就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正因为它的稀缺所以才显得非常珍贵,垂手而得的东西就不值钱了。未来艺术品征集会越来越难,也一定是越来越难这样一个局面。艺术品是财富消耗的唯一出口,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出口,纵观全世界情况都是如此,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最后个人的资产一定是从收藏艺术品来这样一个文艺出口支出。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有钱人会越来越多,购买艺术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好的艺术品资源又非常有限,大家买到一件就会藏起来一件,好的藏品再流入市场的机会比较小。比如说像潘天寿大师的作品存世量仅八百件,刨去美术馆收藏的民间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就两三百件,由此可见,潘天寿大师的作品民间存世数量非常有限。未来艺术品资源会越来越少,征集也会越来越难,与相对应的艺术品的价钱也会越来越高。

  宫廷概念的艺术品不可能形成收藏投资的大趋势

  中国文物网:近两年来宫廷概念的书画拍场表现如何?这类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潜力如何?

  吕立新:不论是从中国传统收藏家的收藏习惯,还是近年来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的新贵们的收藏理念上看,宫廷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一些新进企业家对宫廷概念的艺术品收藏非常感兴趣。

  目前除了宫廷概念的艺术品收藏还有佛教题材的艺术品收藏也是藏家们非常时髦的追捧对象,实际上在过去宫廷概念的艺术品收藏也被认为是最好的收藏,但真正的宫廷艺术品能在民间流传的却是少之又少,这类艺术品在民间的真迹遗存非常少,这类艺术品的收藏脉络基本遵循原来是哪的,现在还藏在哪,只是个别的如过去溥仪出宫之时带出来的一些东西流传到民间了,但数量非常少,也形不成艺术品市场上的主流,所以也就不可能形成收藏投资的大趋势。

  对于这类艺术品来说,除了个别作品是真迹,大部分作品都是不明确的,无法定论的东西,不仅今年举办了宫廷专场,其实以往也有拍卖公司做过这类题材的拍卖专场,但很多东西都是被大家质疑的,真正大开门的、有定论的东西特别少。而一旦出现有定论的作品拍出高价是毋庸置疑的,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也是常有的事情。宫廷概念的艺术品不可能成为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主流,它还是小范围内流传的东西。

  退而求其次是没办法的办法

  中国文物网:因在中国古代书画方面出现征集越来越难的状况,未来拍卖公司是否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名人信札领域的征集上?

  吕立新: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本来就非常少,2013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方面特别有定论的东西没有几件,其中马远的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很小篇幅的一件作品就拍出了几千万的高价,拍出这样的价钱就是因为当下市场上中国古代书画精品资源非常稀缺。中国古代书画资源的稀缺现状决定了其征集的困难性,所以用一些小名头的东西或者小件东西来替代肯定是没办法的办法。

  对于大陆拍卖公司来说,其核心业务是中国书画版块,因为中国书画资源越来越稀缺,作品征集的难度越来大,拍卖公司就不得不把征集范围越拓越宽,这样一来就能满足不同的人群的需求,对于那些喜欢古代的有历史感的东西的人来说,若没有自己喜欢的作者的成件书画作品,那就买一些他的信札吧,人们就是这样,退而求其次,收藏也是这样。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买不到古代书画就买张当代画家的作品代替,他一定是买同时代的相关的东西。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拍卖公司都能把名人信札拍卖做成一场的,也就是特别有号召力的几家拍卖公司才有能力做成专场。#p#分页标题#e#

  中国文物网:过去名人信札手迹的拍卖是放在古籍部上拍的,并且是“成本”出现的,而现在名人信札是“论张”出现在书画拍卖场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名人信札似乎越来越金贵了。您如何看待名人信札拍卖趋热这一现象?

  吕立新:抛开艺术品这个概念,特别是完整的具有史料价值的名人信札拍出高价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说像鲁迅这种大名人,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显赫的,如果能证明一件信札是鲁迅真迹的话,这件信札受到追捧是肯定的。名人信札的作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其信札的价值,像毛泽东的手迹就非常贵,因为它属于一级文物,根本就不允许卖,所以在拍卖场上见到的真迹就非常少。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Copyright © 2011-2022 廉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案11043257号 北京市电信经营许可证号:京ICP证120236号 法律顾问:山西晋凯律师事务所 曹书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