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精英 艺术高峰——纪念美术电影《神笔》出品65周年
《神笔马良》的故事堪称是中国文学的一张名片、一块丰碑、一座高峰。其作者洪汛涛先生,乃中国儿童文学卓越的领军和核心人物,享有盛名。他和新中国一起走来、一起成长、为祖国的文教艺术出版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9月22日,为了纪念洪先生逝世十九周年,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国家图书馆将在浦江联合举办“约绘神笔、马良魂归故里展”,来纪念他、缅怀他、追思他,这样大规模的展出活动在中国还是首次。
洪汛涛著、张光宇绘制
连做梦都想看到这些书
浦江民风古朴,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学十分兴旺。洪先生就是浦江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孕育出的文学艺术大家。他的童年是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的,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小时候大部分时间生活于以分销报纸为业的外祖父家。
他回忆道:“我的母亲是一个劳动力,报纸一来就紧张地工作起来。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每天母亲给我一叠报纸,我就坐在工作台一角,安静地看起报纸来。”那时候他只有6岁,还不识字,只会看图画。洪汛涛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天看报‘自学’,也认识了一些文字。后来,慢慢能读一些浅近的文字作品和一些感兴趣的新闻通讯了。” 那时的浦江经济还很萧条,文化也不发达,整个县里没有一家书店,只有他们这一家“报纸分销处”。后来信息渐渐传开,上海、杭州的一些书局和印书馆,主动寄来一本本图书目录,希望能为他们经销书籍。可是,外公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营销书籍了。于是,这一本本图书目录,便落到了洪汛涛手上。
他在这些目录的书名上,用颜色铅笔做上许多记号,自己最想看的用红笔画上一个圈圈,还写好向书局邮购的书单,也写好了信封,只等有了钱就寄去。“那时候家境不好的穷孩子,是一个铜板的零花钱也没有的,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长辈为了图吉利,给了个‘红纸包’——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可是凑起来,总也到不了一块大洋的。而且往往不等过完年,又给母亲‘借’去挪作家用了。所以,我写好的好几封邮购信,从来没有发出去过。我十分希望能看到这些书,连做梦都想,可是没有。”他没有书看,就一遍一遍读那些图书目录,从这些断断续续的图书目录介绍中,知道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其中特别喜欢王冕的故事,洪汛涛自己生活清苦,对这样肯刻苦学习的苦孩子格外敬佩,并处处以他为榜样,时时以此勉励自己。
童年的洪汛涛,就有一个心愿。“因为我爱笔,搜集有很多笔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故事。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所发生一切的故事。”抗战时期,他漂泊在浙东山区,从淳朴的山民那儿聆听到许多民间口头文学,搜集到不少民间文艺作品。这些丰富养料,不只哺育他成长,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
1955年2月,《神笔马良》在《新观察》第三期杂志上发表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的成员们,有人读到这篇童话,拍案叫好,认为正适合厂内美术片组制作影片,立即向厂里推荐,很快和洪汛涛洽谈如何把童话《神笔马良》改编为电影剧本。多次交谈后商议,为了能走向国际,片名力求简要明确而又给人遐想,简为《神笔》二字,根据要求,洪汛涛在自已原著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改编,并且做了几点改动。
首先,更为清晰地交代了马良之所以得到神笔的缘由,在原著中,马良坚持不断学画,有一夜睡着时,“面前来了个白胡子老人,把一支笔送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笔,喜得道谢,话没说完,老人就不见了,显得仓促而朦胧。在改编的电影剧本中,他删去了梦境,而是写马良在家里用木炭画画,画鸡却没有颜色,于是慨叹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支笔。这时,半空中传来声音:“你现在就会有一支笔了!”随着丁冬的仙乐声,一位老神仙站在他面前,在递给他笔时说道:“马良,因为你不怕困难,勤学苦练,所以有这支笔,快拿去吧!”马良惊喜地接过笔后,老神仙又进一步叮嘱说:“好孩子,记住你自己的话,专给穷人画画。”然后隐去不见。这样的改动,强调了神笔是对马良勤学苦练的一种奖励,而非意外得宝的侥幸;老神仙隐身前的叮嘱,则又为他指出了今后服务的方向,这不仅是在将近65年前的当时政治需要,即使在50年后的今天来看,艺术应该为广大的人群服务,也还符合社会的需求。其次,原来童话中写到统治阶级夺取神笔时,先是财主抢夺,后为皇帝抢夺,不免有故事情节的某些重复。洪汛涛对此作了删除与改造,删去了皇帝这一人物。这样,原先皇帝得知福笔,派人拉来马良、命其作画、打入天牢、自己画金山金砖等情节,全部随之删除,既精简了篇幅,更显得简洁明了。再次,加强了马良与劳动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的描写。
洪汛涛先生编写的电影文学剧本,很快就定稿通过。美术片组的同志们热情很高,为这部影片投入了主要力量,动画导演靳夕亲自执导,参考张光宇的原文插图,为剧中的人物造型、置景、音乐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各方努力,用了半年多时间,美术片《神笔》终于赶在1955年底之前摄制出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美术片《神笔》上映之后,马良的勤奋、聪颖、智慧,他的爱憎分明的立场与行动,立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电影在艺术上所呈现出的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为其他国家动画电影所无法混淆。无法替代的民族化,更是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1956-1957)先后参加12个国际电影节,立即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各国的电影艺术家都为之倾倒。在各项国际电影节上,《神笔》先后荣获五个国际大奖,国内获文化部编剧一等金质奖章,是新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儿童片,也是百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它还是中国民族动画电影的起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像洪先生创作《神笔马良》这样的童话(包括美术片《神笔》),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特色的,因此也就能超越地域的界限,传播到世界各地。2013年4月9日,洪先生85周年诞辰日,谷歌网站(Google)首页24小时刊登《神笔》电影剧照,代表全球读者向《神笔马良》及作者致敬。
1960年少儿出版社出版,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万籁鸣绘制的低幼版《神笔》共发行358.6万册,1979年东渡日本,开启中国童书跨越国界的先河。此外,许多画家如方增先、张光宇、程十发、杨永青等都为其画过经典插图。这些插图极富艺术韵味,与文字相得益彰,是童话大师美术巨匠的巅峰之作,也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融于一体的精湛之作。
洪汛涛先生在他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在差劣的条件中,写出如此众多而精美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愧是一位为读者所拥戴的文学大家,一位受到人们尊重的童话大家。他的成就是卓越而杰出的,也永远是家乡的荣耀和骄傲,1994年2月22日,他在家乡“神笔马良”铜像落成典礼上说:“我一生没有给世界和人民留下什么财富,只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神笔马良’。”一个作家努力了一生,能够留下一个形象,这已是很难得的事。何况,“神笔马良”这个形象已为广大人民、一代代的孩子所承认,成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国童话。(洪画千)
上一篇:连环画:24小时的健康守护 |
相关文章:
- [ 资讯 ]常态化航线开通与绿色装备突破并进 我国低空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 [ 资讯 ]营运线路通达36个国家 长三角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
- [ 资讯 ]数据“多跑路”商家“少跑腿” 创新服务“换”出消费新活力
- [ 资讯 ]利好频出激发居民出境游玩热情 多家航司各项指标表现亮眼
- [ 资讯 ]《2025稳外资行动方案》五大亮点详解:对外开放新篇章,营商环境再优化
- [ 资讯 ]南方阴雨连连局地有大雨 我国大部气温将降至近期低点
- [ 资讯 ]市场监管总局:去年立案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72件
- [ 资讯 ]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 [ 资讯 ]消费引领、向“新”发力 “万亿城市”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 [ 资讯 ]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动能
相关推荐:
- [ 资讯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资讯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资讯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资讯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资讯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资讯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资讯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资讯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资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资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