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央视网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8月9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根据刑法修改情况,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重新设定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标准
此次发布的司法解释对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环境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理规则、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宽严相济规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些污染环境犯罪可判刑七年以上
根据修改后的刑法规定,司法解释明确对具有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生长环境严重破坏等情形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
将依法惩治环境领域数据造假行为
针对环境数据造假行为,司法解释明确,对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检验检测、排放报告编制或者核查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适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对定罪量刑标准作出明确。《解释》还进一步完善了对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行为适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处理规则,依法惩治环境领域数据造假行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明确办理环境污染案件宽严相济规则
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宽严相济规则。一方面,《解释》衔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单位未取得排污许可非法排污的行为,明确为从重处罚情形,做到当严则严。另一方面,明确可以根据认罪认罚、修复生态环境、有效合规整改等因素,在必要时作从宽处理,体现恢复性司法理念,做到当宽则宽,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充分体现严惩环境污染犯罪坚定立场
分析指出,这是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最高司法机关就环境污染犯罪第4次出台专门司法解释,充分体现了“两高”依法严惩环境污染犯罪,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
相关文章:
- [ 国内 ]常态化航线开通与绿色装备突破并进 我国低空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 [ 国内 ]营运线路通达36个国家 长三角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
- [ 国内 ]数据“多跑路”商家“少跑腿” 创新服务“换”出消费新活力
- [ 国内 ]利好频出激发居民出境游玩热情 多家航司各项指标表现亮眼
- [ 国内 ]《2025稳外资行动方案》五大亮点详解:对外开放新篇章,营商环境再优化
- [ 国内 ]南方阴雨连连局地有大雨 我国大部气温将降至近期低点
- [ 国内 ]市场监管总局:去年立案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72件
- [ 国内 ]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 [ 国内 ]消费引领、向“新”发力 “万亿城市”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 [ 国内 ]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动能
相关推荐:
- [ 国内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国内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国内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国内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国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国内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国内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国内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国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国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