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组合拳”追“丰”正当时 多措并举打赢“三夏”关键仗
央视网消息:进入小满节气,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初步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2000亿斤左右,其中冬小麦收购量将达1700亿斤。四川省是西南麦区的核心区域,目前,四川925万亩小麦已收获70%,预计将在5月底之前完成夏收任务,并同步启动土地的平整、旋耕、蓄水等工作,为6月芒种时节的水稻插秧作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当前,全国小麦机械化收获重心也已向黄淮海麦区转移。
河北高阳:小麦灌浆期滴灌喷防作业忙
小满时节,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进入灌浆阶段,籽粒日渐饱满。眼下,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的近29万亩小麦正值灌浆期,这个阶段是小麦养根护叶的重要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预防“干热风”以及防治病虫害,当地对小麦展开浇灌及“一喷三防”作业。
高阳县庞口镇的小麦单产提升项目高产示范片区内种有近3000亩成方连片的小麦,可以看到现在麦田里,这些小麦已经长到70多厘米高,远远望去这些小麦已经渐黄,还有20多天就能开镰收割了。据常年在这里提供农技指导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介绍,现在这里的小麦正处于关键的灌浆期,在这个期间麦穗中的籽粒会持续吸收水分和养分,管理得好了,小麦籽粒就会饱满,管得不好,就会干瘪,会直接影响产量。
怎么管理呢?首先来说说浇水,这个周期浇的水也被称为灌浆水。什么时候浇?不是再靠过去种地的老把式经验判断了。来看田里智能气象监测站能监测麦田里近一个月、近一周还有当天的土壤墒情。有了它提供的监测信息,农户们浇灌浆水也就有了更为精准的依据。
说到浇地,这里也十分地方便,农户们只需要用手机一键操作就能开始,操作者也不用守着庄稼,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完成。现在记者身旁的麦田正在浇灌浆水,但是水在哪?这水是从这根黑色滴灌带的小孔里滴在在小麦的根部,但是别小瞧了这个小孔,它实现了精准浇灌,滴出来的水能覆盖周围三十厘米直径的范围。通过这种“小水滴灌”的方式,小麦根部既不缺水,同时土壤也不会出现含水量过大而松软,遇到大风时小麦也不会倒伏。滴灌带是在小麦播种时同步铺设到地里的,能兼顾小麦以及小麦丰收后轮作玉米的用水需求。这种浅埋滴灌的节水技术,每亩地可节约水100立方米左右、节约肥料30公斤。
小麦快熟的时候,天气也越来越热了,这时候最怕的是“干热风”。“小水滴灌”不仅是灌浆水,也增加了土壤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干热风”危害。此外,在农技专家建议下,这里还利用无人机二次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这样不仅增强叶片抗蒸腾,防止早衰,还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在这样精细管理下,预计今年这里的小麦亩产将达到1400多斤。
三夏有新知:什么是“三夏”?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西南、江淮等地小麦已经开镰收获,再过一周左右,我国夏粮主产区也将迎来大规模机收,“三夏”生产陆续展开。那么“三夏”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通过一条短片来了解一下。
“三夏”是指夏收、夏种和夏管,集中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夏收粮油作物主要是上年秋冬季播种的冬小麦和冬油菜。冬小麦是重要的口粮,油菜籽是国内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源、菜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0%左右,这两大作物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面袋子”和“油瓶子”。
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最集中的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5%左右。4月下旬,长江流域冬油菜陆续开镰收获,抢收之后就要栽插早稻、中稻。
冬小麦率先开镰的是西南麦区,接下来,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和西北麦区陆续进入收获季。其中,黄淮海麦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这里种植的冬小麦,面积占全国小麦面积的七成多、产量近八成。预计再过一周左右,小麦大规模机收将在黄淮海麦区拉开序幕,接下来20多天时间里,收割机陆续北上,全国3.4亿亩小麦将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冬小麦收获后的地块,将加紧种植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就是夏种。
我国粮油作物品种多,分布区域广。夏收、夏种梯次进行的同时,未收小麦的地块、已收播种的地块正在开展夏季田间管理,也就是夏管。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对粮食产量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 国内 ]国家医保局:1—4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金额177.92亿元
- [ 国内 ]医保钱包开通地区再扩容 22省227个地区实现跨省共济
- [ 国内 ]科技“组合拳”追“丰”正当时 多措并举打赢“三夏”关键仗
- [ 国内 ]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良方” 小“莓”好串起乡村致富链
- [ 国内 ]2.74万亿元、25.62万家……数据见证我国“舌尖上的大市场”蓬勃兴旺
- [ 国内 ]“八部门+23项措施”助企纾困解忧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小微企业
- [ 国内 ]稳步提升!4月我国航空运输规模增势良好 国际航线表现亮眼
- [ 国内 ]“软联通”提质升级 “湾区标准”以制度赋能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 [ 国内 ]我国钻井技术获“数智”突破 “硬核”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 国内 ]“科学防控+精准服务”各地积极应对旱情 保障高温天气农业生产
相关推荐:
- [ 国内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国内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国内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国内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国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国内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国内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国内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国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国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