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扶到根上(一线行走)
通过产业扶贫,提高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这一大片是收麦前栽的,那一片是麦收后栽的。看这长势,今年收成不错!”盛夏八月,山西河津张家堡村,绿油油的红薯苗一眼望不到边,村民们满脸喜悦,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4年来,我和市领导包联张家堡村,在市乡村三级和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吕梁山下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张家堡村位置偏远、发展滞后,属纯农业村,是河津唯一的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无门路、增收无产业、环境脏乱差,是这个小村最初给我的印象。
如何迅速改变张家堡村的落后面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调研了解、群众议事,我们推出“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扶持基础产业”的三步并举策略,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各项扶贫政策向张家堡村倾斜,向贫困户倾斜。
扶贫要精准,贵在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光靠“输血”只能解一时之困,通过产业扶贫,提高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纯农业村最难的是发展合适的产业。张家堡村民有种花椒、栽红薯的习惯,但是不成规模,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花椒、红薯产业,扩大种植面积。筹集70余万元建起红薯粉条厂,还注册了商标,利用电商平台,去年销量3万多斤。“我们家靠栽红薯年收入大约6万元,加上打工,年收入10万多元哩。”已成功脱贫的村民闫青芳说。
光靠个人的力量有限,为发动社会力量推动精准扶贫,我们动员企业一企帮一村,两年间,72个规上企业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一家化工企业投资30余万元,在张家堡村建成了吨包加工厂,招工首选村里贫困户家妇女,加工的产品公司回收包装出口炭黑,贫困户在家门口每月可增收2000元左右。
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世界不能贫瘠。村里的党建广场上,党的政策宣传让群众鼓起干劲,新建的洗浴室、理发室、日间照料中心等方便了群众。村干部每天在村委会“坐班”,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扶贫政策,确保人人有活干,户户能增收,2019年底,337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村周边,稷西公路建成,河津高速北口开通,交通“主动脉”活了。村里硬化大小巷道6.4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7盏,条条巷道花红柳绿,仿佛生活在大公园里。
如今的张家堡,工厂在村中,房屋在绿中,村民在花中。傍晚时分,村广场上人头攒动,69岁的王刚子和20多个乐迷组建的演唱队开始排练了,“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为山西省河津市委常委、秘书长)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5日 11 版)
下一篇:科技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
相关文章:
- [ 社会 ]一季度国家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
- [ 社会 ]商务部:已形成140多项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 [ 社会 ]“科技+服务”助力“慧”好“春耕图” 科技显身手夯实丰收基础
- [ 社会 ]数字赋能古厝焕新生 “智慧对话”解锁千年坊巷
- [ 社会 ]工信部: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 [ 社会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
- [ 社会 ]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 社会 ]我驻日使馆提醒在日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及食品卫生安全
- [ 社会 ]日本3月米价同比上涨92.1% 创54年来最大涨幅
- [ 社会 ]A级,突破10000家!物流行业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相关推荐:
- [ 社会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社会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社会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社会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社会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社会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社会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社会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社会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社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