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诈骗如何防 金融监管部门提示
来源:新华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3-10-10 11:34:15
导读: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陈旭)“AI换脸”诈骗利用仿真技术冒充亲人、同事或公职人员声音相貌行骗,此类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多样、门槛降低、辨别难度加大,常令公众放松警惕,短时间内造成较大损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眼见不为真,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维权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陈旭)“AI换脸”诈骗利用仿真技术冒充亲人、同事或公职人员声音相貌行骗,此类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多样、门槛降低、辨别难度加大,常令公众放松警惕,短时间内造成较大损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眼见不为真,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维权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介绍,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算法仿真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肖像面容与声音,冒充上述人员身份行骗。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信。
此外,校园贷款诈骗呈现连环套特点,不法分子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禁止大学生网贷”“查询征信”为由,诱导学生将网络贷款转至所谓的“清查账户”,导致借贷学生陷入资金和信用的双重危机。更有甚者,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解决投诉”等理由联系消费者,引诱消费者向其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实施诈骗。
利用新技术诈骗与传统诈骗行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防范方式也万变不离其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重要信息泄露,仔细辨识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点;在涉及转账汇款等资金往来时,要通过拨打对方手机号、当面核实等渠道多方核实、查验真伪,请勿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转账汇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 社会 ]一季度国家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
- [ 社会 ]商务部:已形成140多项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 [ 社会 ]“科技+服务”助力“慧”好“春耕图” 科技显身手夯实丰收基础
- [ 社会 ]数字赋能古厝焕新生 “智慧对话”解锁千年坊巷
- [ 社会 ]工信部: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 [ 社会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
- [ 社会 ]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 社会 ]我驻日使馆提醒在日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及食品卫生安全
- [ 社会 ]日本3月米价同比上涨92.1% 创54年来最大涨幅
- [ 社会 ]A级,突破10000家!物流行业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相关推荐:
- [ 社会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社会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社会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社会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社会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社会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社会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社会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社会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社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社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