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手记: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19年8月,我来到地处太行山浅麓的河北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因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村里对我期望甚高,希望我能给村里带来大的变化。可初来乍到,我人生地不熟,不知从何入手,过去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突然间似乎无用武之地,我倍感压力。
怎么办?调查研究是基础。东安太庄村全村439户13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8户737人。为摸清情况,也为了取得村民信任,我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村子发展的路在哪?我找村干部聊,找村民聊,找企业聊;到村里的苹果园看,到蔬菜大棚看,到皇菊花基地看;往县里各部门跑,往其他先进村跑。一个多月聊下来、看下来、跑下来,我心中才渐渐有了点底。这种“一直在路上”跑的状态,与在机关里截然不同。
东安太庄村产业基础良好,已形成了以种植苹果、皇菊花和培育蔬菜大棚为主的“一坡一果、一滩一花、一棚一菜”产业格局,但农产品销售仍以街边售卖等为主,村里的电子商务还没起步,旅游项目发展滞后,村民收入提不上去,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思来想去,我同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一年来,我们争取到近2000万元资金,一方面,用于苹果和皇菊花扩种、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电商平台、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落地,为村子聚人气、为农产品找销路。
发展电商,村民是新手,我也一样没有经验。大家从零开始,边学边干。目前,“安太庄园电商运营中心”已基本搭建完毕,通过互联网,我们要将苹果卖到更广阔的市场。
驻村工作中,我感到既要着眼于整体脱贫,还得针对个体精准扶贫。多次入户走访中,我结识了两名贫困户。一名是早年丧偶、多年患病的老嫂子,一名是家有孤儿寄养、常年慢性病的老大爷。他们俩家庭情况虽不济,但人穷志不短。我们利用订单农业模式探索精准帮扶新路径,提供给他们绿壳蛋鸡苗和新品红薯苗,由他们管理培育,收获后,产品在村电商平台销售。如今,老嫂子养殖的鸡苗即将产蛋;老大爷家的红薯丰收在即。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干部要在一次次的跑腿中,深入调查研究,避免纸上谈兵,从实际出发为村里找准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史自强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9日 19 版)
下一篇: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
相关文章:
- [ 扶贫 ]亮点多、活力足 “数”读多维增长数据透视经济蓬勃活力
- [ 扶贫 ]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体育“饭圈”问题
- [ 扶贫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延长至2025年7月5日
- [ 扶贫 ]票根“纽带”串联多元消费领域 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 [ 扶贫 ]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 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 [ 扶贫 ]金融监管总局:将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 [ 扶贫 ]央行: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的公共征信系统
- [ 扶贫 ]国家药监局:拟出台新政 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 [ 扶贫 ]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作出新修改
- [ 扶贫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相关推荐:
- [ 扶贫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扶贫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扶贫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扶贫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扶贫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扶贫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扶贫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扶贫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扶贫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扶贫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