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打破圈层
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
一把老琴,打磨新曲,不断将新表现形式融入传统,学生上门请教,网上吸引点击,游客慕名而来。一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弦子,在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手中,拨响了新的旋律。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级非遗项目持续扩增,目前仅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就超过3000人。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非遗如何向前多走一步,带来更多新意和惊喜?这是摆在次仁旺堆们面前的课题。
网络正在成为传承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非遗线上传播、传承人直播带货渐成常态。戏曲艺术和短视频的联姻,催生了不少圈粉佳作。一段时长15秒的京剧老生开怀大笑视频,收获2000万次观看和80万次点赞;运用屏幕动态贴纸,网友也扮上脸谱、过一把戏瘾。
而如何让“触网”变“融网”、让借力发展转化为深度融合,值得更多探索。传播学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网络不仅仅是传播渠道,更影响着非遗展示内容的演进和更新。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突破传统圈层,尝试与其他领域擦出新火花,是不少非遗项目的努力方向。
用练习生模式选拔非遗传承人,用民乐唢呐吹奏电音,将舞台剧、街舞、小品融入皮影戏……新尝试层出不穷,年轻人既是观众,也是主角。古老与现代和谐交织,变“加法”为“乘法”,打开非遗通向当下生活的更多接口。
当然,非遗的创新型传承,不仅依赖深厚技艺和“破圈”巧思,也需要来自平台、渠道、投入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形成合力,非遗文化才能被更多人看到、听到,并最终为市场化蹚出一条宽途坦道。
无论是一把弦子、一段唱腔,还是一块刺绣、一幅水墨,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张子晗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12 版)
下一篇:“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
|
相关文章:
- [ 非遗 ]亮点多、活力足 “数”读多维增长数据透视经济蓬勃活力
- [ 非遗 ]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体育“饭圈”问题
- [ 非遗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延长至2025年7月5日
- [ 非遗 ]票根“纽带”串联多元消费领域 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 [ 非遗 ]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 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 [ 非遗 ]金融监管总局:将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 [ 非遗 ]央行: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的公共征信系统
- [ 非遗 ]国家药监局:拟出台新政 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 [ 非遗 ]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作出新修改
- [ 非遗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相关推荐:
- [ 非遗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非遗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非遗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非遗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非遗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非遗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非遗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非遗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非遗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非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