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9年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超6200万个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时间:2020-08-12 02:42:39
导读: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11日在京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去年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超过6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达824万余次;其中境外来源的恶意攻击主要来自美国,比例为53.5%。 报告指出,按照目标IP地址统计,我国境内受计算机恶意程序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11日在京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去年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超过6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达824万余次;其中境外来源的恶意攻击主要来自美国,比例为53.5%。
报告指出,按照目标IP地址统计,我国境内受计算机恶意程序攻击的IP地址约6762万个,约占我国IP地址总数的18.3%,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地区。
2019年,我国境内感染计算机恶意程序的主机数量为581.88万台,同比下降11.3%。位于境外的约5.6万个计算机恶意程序控制服务器感染影响了我国境内约552万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控制服务器数量分列前3位。
据报告分析,2019年新增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279万余个,同比减少1.4%,为过去5年来首次增量下降。按照恶意行为分类统计,排名前3位的仍然是流氓行为类、资费消耗类和信息窃取类,占比分别为36.1%、33.2%和11.6%。
尽管新增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有所下降,然而以仿冒App为代表的“灰色”应用程序大量出现,主要以“擦边球”形式躲避监管,损害金融、交通等重要行业的用户利益。
这些仿冒App具有容易复制、版本更新频繁、靠蹭热点快速传播等特点,主要仿冒公检法、银行、社交软件、支付软件等热门应用,在仿冒方式上以仿冒名称、图标、页面等为主,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据悉,由于开发者在应用商店申请App上架前,需提交软件著作权等证明材料,因此仿冒App很难在应用商店上架,其流通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盘、云盘、广告平台等线上传播渠道。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信用消费,选银行还是电商? |
相关文章:
- [ 互联网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 [ 互联网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 [ 互联网 ]国家统计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 [ 互联网 ]畅通个转企路径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来了
- [ 互联网 ]基本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这两笔钱要分清
- [ 互联网 ]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中国外贸逆风稳舵韧性强
- [ 互联网 ]央行: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 [ 互联网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9%
- [ 互联网 ]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
- [ 互联网 ]海关总署: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相关推荐:
- [ 互联网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互联网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互联网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互联网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互联网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互联网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互联网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互联网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互联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互联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科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