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连续6年达1.3万亿斤
秋粮丰收在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产量连续6年达1.3万亿斤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预计有望增加,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夏伏旱和台风、草地贪夜蛾等严重影响,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是如何实现的?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全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眼下秋粮将要进入收获季节。目前来看秋粮丰收在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韩长赋的话里透着兴奋。
秋粮还未到手,如何判断丰收?韩长赋说,主要基于两点:
一是面积增加。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奠定了丰收基础。
二是长势总体较好。东北四省区占全国秋粮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这一地区春播时雨水多、前期光温水匹配较好,苗情不错;夏天时西部部分地方虽然遭遇伏旱但影响有限;8月底9月初东北中部遭遇了3个台风,造成局地玉米倒伏,不过由于玉米此时已有八九成的产量,倒伏对产量影响有限。
再看其他地区。长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涝,中稻晚稻受灾,但面积增加弥补了损失,洪涝过后南方大部天气晴好,有利于庄稼生长成熟;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夏玉米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其他主产区气候也比较有利,秋粮长势正常。
特殊年份、特殊背景、特殊挑战交织,夺取粮食丰收的特殊意义何在?韩长赋总结了三点——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争取战略主动、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长赋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国家提高了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统筹整合40多亿元资金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保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规模稳定,有效调动了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在春耕生产关键时节,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把今年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产量作为指导性指标下达各省(区、市)政府,压紧压实责任,这是多年没有的。在关键农时,一个区域一个区域部署,布设了草地贪夜蛾“四条阻击带”和沙漠蝗“三道入侵防线”,最大限度减轻危害。
韩长赋说,我国粮食已实现“十六连丰”,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今年粮食生产形势不错,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总体平稳,粮食安全有保障。
新闻链接
如何看待粮食进口
韩长赋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常年进口大致1亿吨,其中谷物不到两成,仅占国内产量的2%左右,主要是调剂品种余缺。今年粮食进口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并不多,适当增加了一些玉米。
进口的大头是大豆,我国常年进口八九千万吨,占进口量的80%以上,主要是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近年来国内大豆生产稳定发展,但生产增长远低于消费增速,需要进口来弥补国内缺口,这种格局在今后一个阶段将长期存在,也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下一篇:“中华富强”号即将交付
|
相关文章:
- [ 国内 ]常态化航线开通与绿色装备突破并进 我国低空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 [ 国内 ]营运线路通达36个国家 长三角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
- [ 国内 ]数据“多跑路”商家“少跑腿” 创新服务“换”出消费新活力
- [ 国内 ]利好频出激发居民出境游玩热情 多家航司各项指标表现亮眼
- [ 国内 ]《2025稳外资行动方案》五大亮点详解:对外开放新篇章,营商环境再优化
- [ 国内 ]南方阴雨连连局地有大雨 我国大部气温将降至近期低点
- [ 国内 ]市场监管总局:去年立案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72件
- [ 国内 ]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 [ 国内 ]消费引领、向“新”发力 “万亿城市”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 [ 国内 ]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动能
相关推荐:
- [ 国内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国内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国内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国内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国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国内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国内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国内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国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国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