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航天医学关键问题研究 为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随着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各类新的实验、试验项目密集走进空间站,新的科研成果也将不断产出。中国航天员中心围绕“失重骨丢失和肌萎缩发生机制”这一航天医学关键问题,探究预防长期飞行骨丢失及肌萎缩的防护作用与机制,为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保驾护航”。
在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医学样本制备间内,科研人员正在为即将搭载神舟十八号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的医学样本进行准备工作。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称:“我们的细胞样本一般在负8个小时上行,但是我们前面组装过程会让细胞有一个最好的状态,前面的准备工作在负72小时就开始了。我们有备无患,要保证还有可能发生的延期推迟等情况,所以我们会做多个批次的备份。”
由于在太空中失去重力,航天员可能会面临骨丢失及肌肉萎缩的问题,这项研究就是以成骨细胞和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围绕“失重骨丢失和肌萎缩发生机制”这一航天医学关键问题,探究预防长期飞行骨丢失及肌萎缩的防护作用与机制。
李莹辉称:“通过这些研究,一是回答失重条件下,为什么会发生骨丢失和肌肉萎缩;第二,在实验里我们还有一些药物防护,来看看用什么样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证航天员的健康,降低肌萎缩和骨丢失发生概率。”
科研人员也通过巧思研制了自动化的操作方式,方便航天员的操作,提高科研效率。
李莹辉介绍称:“在轨为了让航天员更少地减少操作,我们把所有的这种操作程序都自动化了,在轨能够实现多个地面需要复杂操作的功能。”
通过这项研究,从元素代谢、细胞呼吸和能量传递等方面研究失重对细胞的影响,为更好理解认识失重骨丢失和肌肉萎缩提供详实充分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有望为骨质疏松、退行性肌肉萎缩等大众健康提供独特借鉴。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据介绍,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医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独特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0余项航天医学实验。
相关文章:
- [ 国内 ]常态化航线开通与绿色装备突破并进 我国低空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 [ 国内 ]营运线路通达36个国家 长三角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开行
- [ 国内 ]数据“多跑路”商家“少跑腿” 创新服务“换”出消费新活力
- [ 国内 ]利好频出激发居民出境游玩热情 多家航司各项指标表现亮眼
- [ 国内 ]《2025稳外资行动方案》五大亮点详解:对外开放新篇章,营商环境再优化
- [ 国内 ]南方阴雨连连局地有大雨 我国大部气温将降至近期低点
- [ 国内 ]市场监管总局:去年立案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72件
- [ 国内 ]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 [ 国内 ]消费引领、向“新”发力 “万亿城市”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 [ 国内 ]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动能
相关推荐:
- [ 国内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国内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国内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国内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国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国内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国内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国内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国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国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