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就如何在各学段开展既有区别性又有连续性的劳动教育,如何让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如何在校园文化中强化劳动文化等展开探讨。
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既要强调劳动教育在各学段间的连续性,又要看到各学段间的区别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基础教育阶段更关注教育过程与教育自身,高等教育阶段更强调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立足于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1.让向内的教育”与“向外的教育”有机统一
有人认为,劳动教育不能和德智体美四育并列,因为其他四育是指向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劳动教育不属于这个范畴。实际上,从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辩证法出发,必须将劳动教育视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因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向内的教育”,塑造学生的身体、精神和灵魂,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要强调“向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劳动技能,使其走上社会有一技之长,获得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劳动教育主要就是这种“向外的教育”。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一定是“向内的教育”与“向外的教育”的有机统一。高等教育阶段作为大学生走向职场的最后一站,更应该重视“向外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必须确立劳动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重要一环的观念,将其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通过相应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来支撑。
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存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争论的实质涉及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问题。通识教育重视内在适切性,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智和理性能力;专业教育重视外在适切性,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谋生技能。劳动教育所具有的切合社会需求、培养职业能力和谋生技能的特点,使它具有专业教育的属性,但绝不能因此忽视它的通识教育属性。在一所高质量的大学里,一个经过充实的主修课目,将使学生从学习的深度走向广度,使他们不仅受到良好的技术训练,还受到最好的人文教育。因此,在承认劳动教育的专业属性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好劳动教育的通识教育属性。在高等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渗透性,与其他四育高度融合渗透,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中立德、增智、健体、育美、创新。所以,劳动教育应该是一种人人都需要接受的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全面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劳动教育是破解“诺贝尔难题”的关键
2010年,3位英美经济学家因为成功解释了“为什么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许多人失业”的问题而获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国同样存在这种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诺贝尔难题。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切实加强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积极建构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是破解“诺贝尔难题”的关键。事实上,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是唯一直接通向劳动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其不同于其他四育的独特价值就是,在更广阔、更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将在其他四育中获得的知识、能力、素养,整合性地、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成为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个体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和谐统一的高素质人才。
以劳动教育联结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首先需要以劳动教育重构高等教育目标,面对非传统就业形式及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创新精神、创业态度应对工作世界的挑战。其次,要紧密对接未来劳动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布局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新理科,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最后,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和产教融合,建立健全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3.让劳动教育重新定义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已正式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向创业转移是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造性劳动的概念。创造性劳动是大学劳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特征。如其所言,“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工作世界的不确定性来“重新定义高等教育”,引导学生“以创业的心态就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了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可以将大学劳动教育界定为创新性学术计划。任何计划都包含一个完整的行动蓝图,大学劳动教育包括目标、实施和评价三个基本要素。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需求,大学劳动当以培养科学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己任。大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主要依托课程。在培养创业能力的目标指引下,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第一,在教学计划中专门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这类课程主要由劳动教育通论课、劳动专题讲座等构成。第二,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探究式、项目式、归纳式以及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第三,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大学课程从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向培养学生应对真实世界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变:一是要以通用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跨界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等。二是要以实践为导向,在训练学生理论思维模式和学术问题解决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模式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具备在学习世界和工作世界之间灵活转换的能力。三是要重视跨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四是要实现专业课程通识化,让运营管理、财税金融、法律与政策等传统专门知识领域课程逐步通识化。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没有评价,就没有改进。基于大学劳动教育的创造性特点,其评价方式需要进行创新,要大力引进协商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作者:周光礼,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下一篇:提高基层宣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
相关文章:
- [ 时政 ]国家发改委:2024年第四季度已办理民营企业反映问题475项
- [ 时政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增至12类
- [ 时政 ]国家发改委:新能源车全年国内零售量达1100万辆
- [ 时政 ]助力创新,引领未来!政府投资基金迎来发展“指南针”
- [ 时政 ]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两部门出台27条措施
- [ 时政 ]西藏定日6.8级地震救援进行时:交通、电力逐步恢复,救援物资紧急调拨
- [ 时政 ]3564.1亿、6.6%,增长!“数”读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
- [ 时政 ]盐碱地变身清洁能源新绿洲 我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产发电
- [ 时政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引领市场一体化,促进经济协同发展
- [ 时政 ]国家卫健委调派医疗专家赶赴西藏地震灾区支援
相关推荐:
- [ 时政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时政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时政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时政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时政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时政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时政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时政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时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时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