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理论>>文史科教 正文

重庆:以城带乡实现一体化发展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时间:2020-09-08 16:30:41
导读:作者: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贾伟、苏飞跃 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重庆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为维度,全方位多视角统

 作者: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贾伟、苏飞跃

  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重庆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为维度,全方位多视角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探索城乡一体化总体框架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研究,重庆市加深了对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原因、目标、路径、方法的理性认识,特别是对基于未来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以发展为统领、四大形态为主体的总体框架。

  城乡教育空间形态一体化。城乡教育规划布局合理。建立优先规划、动态监控、适时调整、同步建设的城乡教育空间形态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与城乡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交通条件、行政区划相协调的城乡教育空间形态。

  城乡教育物质形态一体化。城乡办学条件标准一致。建立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师配置、经费保障、现代技术、外部环境标准体系,提供满足城乡学生学习需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持续发展、社会普遍认可的教育物质条件。

  城乡教育社会形态一体化。城乡公民教育机会均等。建立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特殊、困难群体教育政府资助政策与社会关爱机制,确保不因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教育不公,实现城乡公民共享基础教育普及、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果。

  城乡教育文化形态一体化。城乡教育文化认知趋同。完善城乡现代学校制度、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城乡教育共同适应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文化、教学文化,使城乡教育文化互通互融,提升城乡学校文化涵养。总体来看,以四大形态一体化为支撑,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城乡教育综合能力。

  多维度拓展城乡一体化空间

  扫除乡村教育盲点。重庆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并不是仅仅将城镇作为单一标准,不是简单地用城镇替代乡村。在很大程度上,将重点放在了推进乡村教育发展上,寻求一条既符合乡村本土发展又能够同城镇互动的一体化模式,打造乡村和城镇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人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重庆探索建立教师“县管校用”机制,实现教研培训一体化。建立“区县用心选苗子、培训机构精心育弟子、实践基地潜心带影子、参训教师回校作种子、统筹城乡探路子”的梯队运行路径,建立起上下联动、城乡互动、整体推动的城乡教师培训协同运行机制。

  重构教育管理制度。重庆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制度,加快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教育督导,健全督导机构,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建立分类保障和管理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需要,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标准、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健全城乡教育经费一体化统筹机制,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经费拨付制度,实现城乡学校公用经费的动态流动和转移。

  打造一体化教育亮点。以教育信息化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市级教育资源数据中心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门户平台、本地特色教育资源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教育国际化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适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需要,促进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及评价体系

  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重庆市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定区域教育发展定位,通过多种模式的有效实践,初步形成了四大片区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格局。

  城乡互动模式,多数区(县)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作为互动共同体,实行一校两区或者两校捆绑考核,实现基本建设、设施设备、教师等资源配置完全统筹;教育移民模式,地处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的区(县)实施教育移民战略,通过教育使广大库区、山区家庭的新生代走出大山峡谷,缓解库区、山区的人口压力;产教融合模式,高校和中职学校依托行业、企业促进自身发展,同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了职教与地方互惠发展的路径;课改统筹模式,由城镇学校名师牵头,通过深化农村教学改革,让农村学生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达到统筹城乡教育的目的。

  重庆市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和保障质量的核心要素,遴选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发展形态作为5个基本维度,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呈现核心要素,确定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发展形态等5个指标;二级指标呈现教育基本要素,遴选教育布局、教育结构等17个指标;三级指标呈现主要监测点,遴选中小学布局合理程度、财政性教育经费等33个指标。其中,对一级指标赋予权重,对二级、三级指标权重的赋值突出关键指标的权重。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Copyright © 2011-2022 廉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案11043257号 北京市电信经营许可证号:京ICP证120236号 法律顾问:山西晋凯律师事务所 曹书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