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华谈孔子的仁爱效应
编者按:“中国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可谓见仁见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模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迟早会得到世界认可。“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不仅需要企业界的贡献,而且需要学界的努力。叶建华认为:国人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和管理的同时,应当煮海为盐、采矿炼金,从中国历史宝库中采拮案例,从中国历史发展中借鉴管理,从中国历史名人中提炼效应。本网将陆续推出叶建华从历史名人身上学到的三十个“中国效应”。
叶建华,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蓝星清洗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公益论坛学术指导专家、凤凰网财经评论和《现代企业文化》、《人民公仆》杂志专栏作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现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监事部主任。
孔子的仁爱效应
孔子的一生追求克己复礼,希望实现以德治国,以仁爱治理天下的政治主张。因为他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走向解体,社会处于转型的时期,周朝势微、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礼崩乐坏,因此孔子没有像苏秦、张仪那样幸运,凭三寸之舌,施纵横之术,佩六国相印,享人间荣华。孔子的仁爱、德治主张难以为意在兼并争霸的各诸侯国所接受,导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几次险此丢了性命。
然而孔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他的仕途受挫,壮志难酬,未能实现在他手上建立起像周朝那样的礼仪之邦的夙愿,但他创造的儒家思想和文化却长期占据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主导地位。令孔子生前未曾想到的是,他死后被尊为万世师表,享受到了名垂青史的无上荣光。
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崇敬有加,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谥号。如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隋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仁宗称孔子为衍圣公;元成宗加衔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朝顺治皇帝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中华民国政府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司马迁作为严谨的史学家,他将孔子列入世家,与历代诸侯世家并列,这是他《史记》中的一个特例,可见司马迁对孔子的尊敬。司马迁说:“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耀荣,可是一死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流传久远,读书人尊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唐贞观四年诏令天下府、州、县皆立孔庙,祭祀孔子。宋代后孔庙与学宫结合,名之文庙,作为行礼习仪场所。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明清时期,全国孔庙已多达1560余座。享受着广大民众的祭祀香火、顶礼莫拜。
2011年1月11日,9.5米高的孔子铜像树立在象征着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彰显了中国人民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而且惠及世界。在美国社会学家麦克?哈特组织的“影响人类社会的100位世界名人”的评选活动中,孔子位列其中。麦克·哈特对孔子作出了以下评价:“孔子是一个重视人生道德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孔子看来,两个最重要的德行是‘仁’和‘礼’,是贤者行为的标准。孔子坚决强调尊敬祖先、孝敬父母,使这种祭祖活动得以加强。孔子学说不仅仅是中国官僚的正式哲学,而且孔子的理想也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孔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之久。孔子的学说对朝鲜和日本起着重大的作用,孔子是东方文明的主要创建人。”
在联合国总部大厅里,有一块石碑镌刻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世界人民认可的普世价值。
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8年曾发表巴黎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到2010年底,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遍布海外,学习中文成为许多国家学校学生选择的第一外语。
孔子的思想极为丰富,涉及政治、道德、经济、军事、文化、做人、处世等多个方面。孔子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的仁爱思想,构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对仁爱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认为“仁,即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孔子不仅是仁爱思想的倡导者,而且是仁爱思想的实践者。一次他家马厩发生火灾,家人告诉他后,他首先询问的是伤着人没有?而不是关心烧着马没有?彰显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开启了人本思想的源头。
孔子的仁爱思想早已形成仁爱效应,被后世不断弘扬光大,育成文化、形成风气、影响后世。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证严法师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以爱的人。”
《孙子兵法》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把仁爱作为选拔将领的重要条件之一。
孔子《论语》中的“泛爱众而亲仁”被收入启蒙读本《弟子规》的总叙,成为教育和规范民众的大纲,在我国家喻户晓、源远流长。
《增广贤文》也有不少有关仁爱的内容,如:“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仁能善断,清能有容”。
仁爱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行为规范,不仁不义之人为人们所不耻。
仁爱效应是指以爱己之心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营造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美好世界的现象。
当代启迪
孔子的仁爱效应,成为中国重要的精神和文化资源,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跨越时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弘扬光大。
1、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世界管理史经历了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的历程。上世纪2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但他把人当成会工作的机器,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被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所代替。21世纪日本管理之圣稻盛和夫提出的“作为人,何为正确”的管理理论,将人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稻盛和夫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并且以78岁高龄受日本政府委托拯救面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不到半年时间使日本航空公司扭亏为盈,再创神话。当深入了解稻盛和夫之后,你会发现,构筑稻盛和夫管理哲学的基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践行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孔子仁爱效应的光大。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民生列入重要位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比如免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免除了中小学生的学费,实行了农民合作医疗保险,投入巨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住房,这些举措使亿万民众受益。
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使员工有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一个企业如果弘扬仁爱文化,实施仁爱管理,这个企业就一定会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会促进经济益效的提高。
西方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裁员降薪,降低人工成本。美国2009年的失业率一度超过10%,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员工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大规模罢工陆续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
中国许多企业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共度难关。比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要求下属困难企业做到:“停产不裁员,欠薪不减薪,歇岗不失业”,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快企稳向好,走出危机,迎来发展新机遇。
2、要履行社会责任。
划过圆的人都知道,划圆离不开圆心,同理,办企业也离不开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仁爱。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缺少仁爱之心的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据有关资料介绍,从1520年成立到今天仍然存在的企业其中80%以上是大学和宗教组织。因为这些企业(组织)是以弘扬真、善、美,施行仁爱为己任的,这样的企业才符合自然规律,顺应天理人情,才有生命力。
如果准备创办企业,除了准备资金、人员、场地、技术等硬件外,还需要企业文化、企业愿景、规章制度、仁爱之心等软件。企业是社会公民,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多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奉献爱心,即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大智慧。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粗放式生产难以为继,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即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积极救助灾区,扶持贫困,从事慈善事业,即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企业营造环境,开拓市场的明智之举。我国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与他胸怀仁爱、悬壶济世,创办胡庆余堂药店,开设钱塘江义渡造福民众和为左宗棠西征举借军款,成功收复新疆领土等履行社会责任,光大爱国情怀,弘扬仁爱效应是分不开的。
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积极筹集巨额资金,帮助几千家中小客户抱团取暖。客户度过了难关,阿里巴巴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立即下令将公司60辆工程车辆掉头赶赴灾区救人抢险,将仁爱真情送给灾区人民。
胡雪岩、马云、陈光标也因为仁爱之举成就了自己的企业和事业。
企业与客户(即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相互承担着兴衰成败。一个企业仅仅在内部做到仁爱是不够的,还应当将仁爱雨露播洒给客户,让客户再将仁爱雨露播洒给更多的客户。使仁爱行为不断地循环,当仁爱行为盛行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基业长青。
北京同仁堂历经300多年而不衰,而保证同仁堂长寿的基因就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仁爱与诚信。
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富可敌国,全球景仰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贪婪和失信,由于它大量购买了“有毒债券”并将这些“有毒债券”卖给了客户,毒性发作之后,即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品牌价值近150亿元的三鹿集团是一家快速发展的成功企业,然而他们却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丧失了根本,甚至在知道牛奶含有三聚氰胺有害物质后,也未能及时制止事态的蔓延,酿造了20多万可爱的宝宝遭受“结石”之害,甚至有的宝宝因此丧命。三鹿集团也因缺失仁爱和诚信走上了不归路。
3、要尊重爱护自然。
中国文化尊崇天人合一,认为人来自于天地,与天地于一体。人不仅要仁爱他人,仁爱社会,而且要仁爱自然,敬畏自然。过度地掠夺自然,即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如同自掘坟墓。
“网开三面”这句成语来自成汤。一天,成汤看见一个人张开一张大网,说: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成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一边砍断了三面网。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论语》曰:“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孔子只钓鱼不网鱼,而且不射已经归巢的鸟。
成汤和孔子都倡导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发展、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否则,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就会无物可用、遭受祸殃。
而现代科学发展既可造福人类社会,也有可能危害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资源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以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人类应当树立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物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生活期间在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祖父叫伯夏,父亲叫叔梁纥。孔子排行老二,故字仲尼,刚出生时头顶下凹,所以名丘,孔子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
孔子家境贫寒,地位低下,遭受歧视。然而孔子自小聪明好学,仁爱知礼。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担任过主管工程的司空。
齐景公和相国晏子来鲁国时,与孔子讨论过秦国何以能称霸的问题。孔子说秦国虽地处偏僻,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他们志向远大、善于用人。齐景公听了孔子的宏论,赞赏有加。
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变乱。孔子来到齐国,与齐国乐官谈论音乐,欣赏了舜时的《韶》乐,如痴如醉,竟然3个月不知肉味。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听后说:“对极了!”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齐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封赏田地给孔子,却被晏子劝阻了。孔子听到有人想加害于他的消息后,便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国出现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官员们不守礼分,越职违权。孔子不愿意在鲁国做官,退闲在家,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等典籍,并设坛讲学,宣传儒家学说,前来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来自远方。
鲁国的公山不狃凭借费城反叛季氏,派人来请孔子辅佐。孔子想应召前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在东方建立一个像周朝那样的王朝,子路却阻止了孔子成行。
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长官,成绩斐然,各地纷纷效法。此后孔子晋升为司空、大司寇。
齐国大夫看到鲁国大治,不无担忧。有人对齐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子,势必危及齐国,要采取措施搞乱鲁国国政。”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定公,说要与他举行友好会晤,会晤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却毫无戒备前去赴约。任命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负责会晤典礼事宜。孔子对鲁定公进谏:“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事准备,办理武事必须要有外交配合。这次会晤一定要带齐必要的武装随从,有备无患。”鲁定公说:“好的,由你负责准备。”孔子便为会晤作好了军事准备,并派左、右司马同往。
孔子在会晤时,多次挫败齐国的阴谋,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取得了外交胜利。迫使齐景公退还了从前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
孔子56岁时,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孔子执政不久,取得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政绩,鲁国在诸侯中名声大振。
齐国最担心鲁国强大,于是挑选了80个美貌女子,120匹身上有花纹的宝马送给鲁定公,意在使鲁定公玩物丧志。鲁定公自从得了齐国的美人和宝马后,迷恋美色,疏于政务,孔子的谏言也常常置若罔闻,一系列变革主张无法推进。
孔子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离开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很赏识孔子,给予孔子较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没过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子的出入。孔子害怕在这里遇害,就匆忙离开了卫国。
孔子从卫国前往陈国,经过匡地,因孔子长得与鲁国的阳虎很像,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5天后才得以脱险。
孔子又从陈国返回了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很崇拜孔子,安排孔子与她进行了一次会晤。子路对孔子会见南子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没有做什么不对的事,否则上天一定惩罚我!”孔子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对卫灵公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就愤然离开了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路经曹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死孔子,就把树砍掉了,孔子只得赶紧离开了曹国。
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散了,弟子们四处寻找老师。有人告诉他们,在东门外有一个人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之犬,不知是不是你们的老师?子贡找到孔子后,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之犬,对极了。”
孔子从郑国来到陈国,在陈国居住了3年,那段时间晋、楚、吴三国轮番攻打陈国,局势很不安稳,孔子就离开了陈国,再次往卫国。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亲自到郊外迎接,对孔子礼遇有加。但是卫灵公年迈体弱、疏于政务,也无意起用孔子。孔子在卫国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只得离开卫国。
孔子打算西游晋国见赵简子,到了黄河边,听到晋国的两位贤臣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认为晋国的环境不适合自己,便取消了去晋国的打算。
孔子再往陈国。这一年夏天,。孔子在陈国听到鲁国庙堂起火的消息,就说:“火灾一定在桓公、厘公的庙堂吧?”不久证实,果然如他所言。
这年秋天,季桓子病重期间由儿子季康子陪同乘车巡视鲁城,无限感慨地对季康子说:“从前这个国家几乎兴旺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旺起来。我死后你一定会接掌鲁国的政权,你一定要召回孔子。”
过了几天,季桓子死了,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丧事办完之后,便想接回孔子帮助辅政。大夫公之鱼说:“从前鲁定公曾经任用过他,没能有始有终,最后被诸侯耻笑。现在你再任用他,如果也不能善终,会再次招来诸侯耻笑。”季康子说:“那么召谁才好呢?”公之鱼说:“可以召来孔子的弟子冉求辅政。”于是季康子就派人前往陈国召回冉求。
冉求就是否应召回国之事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说:“理应回去为国效力,这次季康子不会小用,该会重用你。”子贡知道孔子思念家乡,在送冉求时叮嘱他:“你要是得以重用,一定要想办法把老师请回去。”
冉求离去之后,孔子从陈国移居蔡国。再从蔡国前往叶地。叶公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为政的道理在于招纳远方的贤能,使近处的人归服。”
楚昭王听说孔子在蔡国,便派人携带礼物聘请孔子到楚国任职。孔子正准备启程前往楚国之时,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楚国本已是大国,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我们陈、蔡两国就危险了。”于是他们派了一些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突围、粮食断绝、饥病交加、形势严峻。孔子却泰然自若,继续给大家讲学、朗诵、歌唱和弹琴。
子贡到楚国向楚昭王报告了孔子被围的情况,楚昭王派来军队解除危困,迎请孔子到了楚国。
楚昭王想把七百里地方封给孔子,聘请孔子担任楚国要职。楚国的令尹子西担心孔子在楚国会威胁自己的利益,就设计阻止了楚昭王重用孔子的计划,孔子的政治前途再次被断送。
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了卫国。这一年,孔子63岁。卫出公辄想启用孔子辅政。子路问孔子说:“卫国想请您出来执政,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那我一定首先正名分!”子路说:“为什么要首先正名分呢?”孔子说:“名不正,言不顺,事难成。”
冉有回鲁国后成为军事统帅,他率领军队在郎地同齐国作战,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季康子问冉求:“您的军事才能,是从哪里学来的?”冉有回答说:“我是从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说:“我想召请你的老师孔子回来,可以吗?”冉有说:“你想召请他回来,只要不让小人从中阻碍,就可以。”于是季康子派人带着礼物到卫国接回了孔子。
孔子出游14年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鲁哀公向孔子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为政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大臣。”季康子也向孔子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要举用正直的人,抛弃邪曲的人,那样就使邪曲的人变为正直的人了。”鲁国的当权者对孔子礼仪有加,但最终也没能重用孔子。
孔子晚年停止了仕途追求,专心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一方面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弄断了多次。他还说:“再让我多活几年,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另一方面践行“有教无类”的理念,将教育由宫廷推向民间,广收弟子,用《诗》、《书》、《礼》、《乐》作为教材教育弟子,相传他教授的弟子多达3000人,其中能精通礼、乐、射、御、数、术6种技艺的有72人。就是后世流传的孔子有3000弟子,72圣人。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辞世,享年73岁。
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了全面整理,以《论语》为名流传后世。
下一篇:叶建华谈老子的无为效应
上一篇:叶建华谈赵武灵王的胡服效应 |
相关文章:
- [ 名人访谈 ]渔业船舶事故多发频发 三部门约谈辽宁省和大连市人民政府
- [ 名人访谈 ]国家发改委就《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 [ 名人访谈 ]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2.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
- [ 名人访谈 ]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突破100万辆
- [ 名人访谈 ]1年期、5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 [ 名人访谈 ]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开展查处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工作
- [ 名人访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第15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事答记者问
- [ 名人访谈 ]秋粮旺季收购超1.6亿吨
- [ 名人访谈 ]财政部:强化制度执行 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 [ 名人访谈 ]国家发改委: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相关推荐:
- [ 名人访谈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名人访谈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名人访谈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名人访谈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名人访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名人访谈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名人访谈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名人访谈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名人访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名人访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