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名人访谈 正文

叶建华谈赵武灵王的胡服效应

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时间:2020-08-24 06:40:25
导读:编者按 :中国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可谓见仁见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模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迟早会得到世界认可。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不仅需要企业界的

  编者按:“中国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可谓见仁见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模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迟早会得到世界认可。“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不仅需要企业界的贡献,而且需要学界的努力。叶建华认为:国人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和管理的同时,应当煮海为盐、采矿炼金,从中国历史宝库中采拮案例,从中国历史发展中借鉴管理,从中国历史名人中提炼效应。本网将陆续推出叶建华从历史名人身上学到的三十个“中国效应”。

  叶建华,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蓝星清洗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公益论坛学术指导专家、凤凰网财经评论和《现代企业文化》、《人民公仆》杂志专栏作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现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监事部主任。 >>>>>>>>>>查看作者更多观点

  什么是胡服效应?

  胡服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后亦泛指汉服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便于骑马射箭,与宽大博带式的汉服有较大差异。

  赵国属于农耕与游牧的交会处,在实行“胡服骑射”前,赵国屡败于齐、秦、魏等国,损兵折将,不得不忍辱割地,甚至林胡、楼烦等胡人也仗着其“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胡服骑射”优势也经常向赵国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无还击之力。

  赵武灵王意识到:赵国被动挨打,并非赵国国弱民衰,而是在于军队军装不适于骑兵和车战的作战形式。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弘扬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伟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只有学习诸胡的长处,以骑兵对抗骑兵,才能增强赵国军事力量,彻底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宽袖长袍服装为短衣紧袖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7年开始实行“胡服骑射”,推行服制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的实施,给赵国乃至后世带来了积极影响。

  首先是增强了改革意识。“胡服骑射”改革的推行,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确立,同时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为民族大融合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第二是增强了军事实力。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开军事变革潮流之先,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随着赵国国力逐渐强大。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夺取林胡、楼烦之地,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还占领了如今的陕北一带,对秦都咸阳构成直接威胁。

  第三是改变了作战方式。此前人类虽驯养马匹千年,却只能耕田驾车,因未解决鞍具无法骑驭。战国前期马拉战车成为军队主力,其冲击力和速度远远超过步兵,却因道路所限难入山地丘陵,呆板的车战、步战使军事行动迟缓。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后,实现了由车战向骑战转变,建立起华夏民族最早的骑兵部队。当时军队实行骑兵化的重要意义,相当于现代战争史上陆军由徒步跃升为机械化。赵国“胡服骑射”的成功刺激了其它列国的军事改革,马拉战车就此在战场上被淘汰而改为运输之用,中国军事史进入了骑兵起决定作用的新时代。赵武灵王实行军事变革的成果,被秦国全面运用,对加速秦国吞并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胡服骑射的实行,不仅使华夏民族建立起能够同匈奴相抗衡的骑兵,在社会上也培养起彪悍骁勇的尚武风气,汉武帝时代才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农耕民族以骑兵击败游牧民族的奇迹。后人称颂大汉雄风,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不能忘记赵武灵王这位军事变革者的奠基之功。

  第四是改变了经济和社会结构。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后对赵国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之更趋近于游牧经济。对游牧经济、骑兵生活熟悉的大量胡人精英通过选拔,进入到赵国的军政领导层,改变了赵国的权力结构。胡人文化的升扬,稳固了其在赵国的主导地位。胡人吃苦耐劳、重义尚武的精神在赵武灵王的宣扬下对赵国国民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实质就是要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思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只有眼界开阔,善于学习才能步入先进民族之林。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必定会落后挨打。

  俄国的彼得大帝,为了学习欧洲国家的先进管理和技术,乔装打扮,先后到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家,使他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改革的决定,为俄国的发展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多国,并开拓了丝绸之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加强了国际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大唐时期,国门大开,首都长安一度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谴唐使者经常往返于中国。

  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我们在将中华文明和先进科技传播世界,造福世界人民的同时,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也陆续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多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自喜,特别是到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果导致了落后挨打、列强入侵、割地赔款的境地。

  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魏源首先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魏源是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魏源的呐喊,引起了共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洋务派”冲破以倭仁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阻挠,实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技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建设工厂、制造轮船、枪炮,有些工厂形成较大规模,洋务运动尽管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但对中国迈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胡服效应是指树立改革开放意识,突破守旧势力,学习借鉴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管理和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发展的现象。

  当代启迪

  赵武灵王的胡服效应,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弘扬胡服效应,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积极使用中介机构。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许多领域出现了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技术专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如的麦肯锡、普华永道、德勤、安达信、毕马威、翰威特等,这些机构汇集了全球优秀的人才,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这些专业咨询机构活跃于全球的许多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

  一家企业可以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做到优秀,但无法在所有领域做到优秀,因此,聘请某领域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服务是明智的选择。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从2006年以来,成功并购了法国安迪斯和罗地亚有机硅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并购效果。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注重与国际一流的中介机构合作,使用国际著名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审计顾问和人力资源顾问,与麦肯锡、德意志银行、翰威特等中介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这些中介机构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财务、法律、审计、人力资源等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国际并购工作,保护了公司的利益。

  2、积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

  当年赵武灵王为了有效地推进“胡服骑射”改革,建立了训练基地,聘请了大量胡人当骑射教官,迅速提高了骑兵部队的战斗能力。引进优秀人才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楚材晋用”、“周公吐哺”、“黄金台”的成语和典故都与引进优秀人才有关。偏居西域的落后的秦国之所以能够扫平六国,一统中国,主要得益于重用了来自其它国家的人才。正如孔子所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实施了“猎头行动”,吴国因为引进了伍子胥和孙武等人才使之强大;燕国因为引进了乐毅、邹衍、剧辛等俊杰使之辉煌;秦国因为引进了商鞅、李斯、范睢、张仪等英豪使之称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则成为竞争的焦点所在。企业领导应该学习前贤,敞开胸怀,顺应时代潮流,拓宽选人视野,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就是新形势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经济遭受重创,为中国引进国际优秀人才提供难得机遇。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后起国家,西方国家是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要缩短与西方发达的差距,大力引进国际优秀人才不愧为有效举措。江西铜业公司、吉利公司等企业积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已经或正在收获国际优秀人才红利。

  3、积极融入世界主流。

  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并购重组的历史,从1897年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五次比较明显的并购浪潮。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演进中,企业并购重组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已日臻完善。目前,国际并购重组方兴未艾,并且呈现出企业巨型化趋势明显,横向并购成为主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等特征。

  以往百余年,中国企业地位弱势,话语无声,在国际市场主要担当被并购的角色,以至国内市场饮料行业“水淹七军”,洗涤行业洗去色彩,牙膏行业遭遇重创。然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现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并购,利用国际资源的步伐不断加快,并且取得可喜成绩。

  中国是一个化学工业的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处于空白地带,严重地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知识产权壁垒,进行市场和技术垄断,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不可能从市场上买到的。比如我国在20年前投资17亿元在天津建设的一套蛋氨酸装置,至今仍然无法正常投产,几乎成为一堆废铁。但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并购海外企业而获得某些领域的先进技术已成为现实。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国际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顺应产业转移潮流,分享科技成果的机遇。他们利用法国安迪苏公司的先进技术在南京开发区建设年产14万吨蛋氨酸项目,利用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的先进技术在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建设年产40万吨有机硅项目,这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蛋氨酸供应商,中国有机硅产量将跃居全球第二位。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Copyright © 2011-2022 廉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案11043257号 北京市电信经营许可证号:京ICP证120236号 法律顾问:山西晋凯律师事务所 曹书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