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结成: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展应着重四个战略
最近,国家高层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作为一名文化产业从业者,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为这个概念点一百个赞。然而,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供应侧到底有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战略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政府又应该做好哪些基本保障?这是最近不少地方政府跟我咨询的问题,为此也引发了一点思考,略作整理,供探讨。
一、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的问题
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总体可以理解为,“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去引领和满足客户需求。”从政府层面来说,就是通过政策的创新,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来降低创新的成本、调整产业机构和资源配置的方向,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来激活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层面来看,就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类业态,因为其明显的精神消费特征,所以更需要通过创意、创新和创造去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天生就具有从供给侧改革创新的特征。
然而,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从产业结构来看,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其它少数几个城市的数字类和创意类业态在整个产业中占据支配地位以外,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主要依靠传统的产业业态,创意类和数字类业态都还处于萌芽和培育阶段。
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各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而很多地方文化产业占地方GDP的比重连2%都不到。
从要素投入开看,我们很多城市在文化产业的土地供应、资金引导、市场推广、平台搭建、人才利用等方面的政策缺乏,投入稳定性不够,随机性大。
从增长动力结构来看,很多地方还在按照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模式来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而在以创新、数字化等方面增长的动力不足,导致很多的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
从收入分配机制来看,对创意和创造的价值、管理的价值等认知不足,对资本利用欠佳,导致创意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收益,资本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从市场主体来看,我们的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和理解还不到位,导致很多国有文化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很弱,竞争力不高。
而形成以上文化产业供给侧现状的面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思想观念传统。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有些跟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不够有关,但是也跟我们的地方政府领导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意义等认识不足,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不够有着重要关系。而另一些地方,相关领导尽管重视,但是在用发展传统工业的方式来指导和发展文化产业,而忽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导致产业发展的错位。
2、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理解不深。2014年开始我就撰文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3.0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融合化、数字化、金融化、时尚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特征。而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对其内涵、本质、特征等都理解不深,导致对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把握不足,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思路去运作和发展文化产业,必然会遇到市场的困难。
3、对市场发展的快速变化跟进不够。我国已经快速跨入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的商业模式、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很多我们的主管领导对市场的变化跟进不够。
所以作为以精神消费和需求导向为明显特征的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首先应从解放思想入手,从改变对市场的理解和认知入手。
二、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展的四个战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未来的发展至少应该从时尚化、数字化、特色化和融合化四个战略着手。
1、时尚化。所谓时尚化就是文化产品应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尤其是那些文化产业消费的主力人群,即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城市中青年人群,去满足他们的消费习惯。在各地文化产业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地方的文化产业从业者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并针对这些文化开发出了一些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是站在他们自身的视角和审美情趣,用非常传统手法和技术表现出来,缺乏对主力人群消费和使用场景的了解,导致市场不好。
#p#分页标题#e#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时尚化呢?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场景的思路进行设计,让目标客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销售、推广、服务、延伸开发等整个流程环节中,及时主动与他们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
2、数字化。数字技术在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在这些数字技术中,跟文化产业相关性和影响最大的是:大数据、云、移动互联和虚拟现实。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应该更多的去考虑怎么用这些技术去进行研发、生产、展示和宣传推广,从而让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好的适应市场的消费方式。
3、特色化。特色化就是要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梳理,重新认识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对有价值的文化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发展,形成品牌。其中对地方文化资源(如创作人才、名人、特色戏曲、特色民俗等)的评价是难点, 应避免过高或者过低两个极端。过高评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则导致大投入开发出来的产品市场反应不好,过低评估文化资源的价值,则导致文化资源价值的浪费和充分发挥。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开发出从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角度,采用专家打分系统对文化资源进行评析,较好的解决了合理评估文化资源的问题。
4、融合化。在文化产业发展3.0阶段,融合化是文化产业供给侧的重点。首先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做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文化主管部门所负责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资源,充分挖掘客户价值,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探索。其次是做好文化产业与地方其他优势、特色产业资源的融合发展,主动与农业、工业、商业、城镇化等相结合,形成新的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四个基础保障
围绕上文所有的四个发展战略和方向,政府应做好以下四个基本保障。
1、加强外部链接,推动思想解放。增加链接产生创新。在全国文化产业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落后认知是阻碍地方文化产业的主要障碍。地方政府需要加强与外部的链接,多组织主管领导和龙头企业到先进区域学习考察,多把一些具有实操能力的专家请进来给我们的从业者进行培训,多参加一些高水平的线上线下平台和活动,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2、打好基础工程,孵化新兴业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创新。文化产业要创新发展,也就必须打牢产业发展的基础,如:精品创作培育工程、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工程、知识产权保护、文化金融促进工程等,这些工程既抓住了文化产业以产权为核心的特色,又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孵化出新兴业态,吻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3、提升创新环境,促进创业浪潮。在文创3.0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依靠于地方文化企业的培育,更加依赖于中小文化企业的孵化和成长。所以如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培育政策,充分挖掘地方潜力,成为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关键。
4、机制体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的效率优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作用,打牢产业基础,做好引领示范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相关文章:
- [ 名人访谈 ]渔业船舶事故多发频发 三部门约谈辽宁省和大连市人民政府
- [ 名人访谈 ]国家发改委就《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 [ 名人访谈 ]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2.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
- [ 名人访谈 ]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突破100万辆
- [ 名人访谈 ]1年期、5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 [ 名人访谈 ]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开展查处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工作
- [ 名人访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第15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事答记者问
- [ 名人访谈 ]秋粮旺季收购超1.6亿吨
- [ 名人访谈 ]财政部:强化制度执行 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 [ 名人访谈 ]国家发改委: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相关推荐:
- [ 名人访谈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名人访谈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名人访谈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名人访谈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名人访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名人访谈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名人访谈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名人访谈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名人访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名人访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