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献县小邵寺村:一张方田图 四代种粮人
惊蛰过后,河北献县小邵寺村3600多亩方田内农机奔忙,沉睡一冬的粮田在春耕中苏醒。
在村民张秋江眼里,这幅现实版“方田图”书写着希望和责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仅国家安稳,老百姓心里也安稳。”张秋江感慨地说。
这是绘制于1975年的小邵寺村方田图。(受访者供图)
小邵寺村有一张绘制于1975年的方田图,这个“村宝”虽有些破旧,却被精心装裱,田、井、路、树、水利设施清晰可见。50多年来,方田图不仅见证了村庄发展,也承载着张秋江一家四代人孜孜以求的种粮梦。
张秋江介绍方田图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第一代“温饱梦”。上世纪60年代,小邵寺村十年九涝,小麦亩产仅100多公斤。1968年,村里进行方田改造,张秋江的爷爷参与其中。他们耗时7年,用铁锨、扁担、小推车,改造几千亩方田,小麦亩产提高到三四百公斤。为划清各队生产区域,村会计在自行车上拴布条,沿着地边测量,于1975年手工绘制方田图。从此,方田图成为小邵寺村民的精神图腾。
第二代“致富梦”。上世纪80年代,张秋江的父亲张学华接过方田图,推行包产到户,提高人们种田积极性。吃饱了肚子,村民开始种棉花,村里出了不少万元户,许多家庭置办了三马车、拖拉机、小型农机具,农业生产实现半机械化。
第三代“科技梦”。2010年,张秋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引进农业开发项目,科学配置电力、管网设施,拓宽、硬化田间路,让大型农机具开进农田;组建现代农业园,推行土地流转,托管闲散土地,育良种、强管理,把小邵寺村建成了产粮示范基地。全村一年两季粮,亩产达1200公斤,年产粮370多万公斤。
第四代“振兴梦”。张秋江的儿子张晗是个“90后”退伍兵,成为小邵寺村新任党支部书记。他把自产的小麦磨成面粉、注册商标,在县城开起快餐店,卖面粉、蒸馒头。近两年,张晗又成立农业开发服务公司,收集农村厕所粪污和农田废弃物,加工成有机粪肥,让耕地吃上“营养餐”,产出更多优质粮。
现在,越来越多像张晗这样的年轻人回归农业,他们理念先进、头脑灵活,以农业为职业。在张秋江看来,方田图蕴含的精神正感染着下一代,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新农人将种粮责任薪火相传。
下一篇:陈雨佳:黑土地上的“新农人”
|
相关文章:
- [ 振兴人物 ]亮点多、活力足 “数”读多维增长数据透视经济蓬勃活力
- [ 振兴人物 ]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体育“饭圈”问题
- [ 振兴人物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延长至2025年7月5日
- [ 振兴人物 ]票根“纽带”串联多元消费领域 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 [ 振兴人物 ]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 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 [ 振兴人物 ]金融监管总局:将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 [ 振兴人物 ]央行: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的公共征信系统
- [ 振兴人物 ]国家药监局:拟出台新政 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 [ 振兴人物 ]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作出新修改
- [ 振兴人物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相关推荐:
- [ 振兴人物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 [ 振兴人物 ]众智三晋 聚势前行 山西省室内装饰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家居行业双优品牌榜单活动圆满召开
- [ 振兴人物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 [ 振兴人物 ]晋源区政协举行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
- [ 振兴人物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 [ 振兴人物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 齐心协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 [ 振兴人物 ]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振兴人物 ]省委召开第111次疫情防控专题会
- [ 振兴人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 [ 振兴人物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